行業新聞
*ST重鋼巨虧近47億 或成2016上市鋼企虧損王
因連續兩年虧損,*ST重鋼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“披星戴帽”。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上市公司財報(預告)發現,近47億元的凈虧額,使得*ST重鋼極可能成為2016年上市鋼企中的“虧損王”。*ST重鋼董秘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“目前,相關重組工作正在推進中,結果如何不便預測。”
凈虧近47億4月起披星戴帽
對大多數鋼企而言,2016年景氣度尚佳,于2015年底跌至1600元/噸附近低點的螺紋鋼價,在2016年得到修復性反彈。據找鋼指數APP統計,去年12月,上海地區螺紋鋼價一度升破3500元高點,全年漲幅超過100%。
在鋼價持續上漲帶動下,鋼鐵企業利潤大幅回升。工信部3月初發布的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通報中,“2016年鋼鐵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。重點統計鋼企實現銷售收入2.8萬億元;累計盈利303.78億元,而上年同期為虧損779.38億元,利潤增長超過1000億元。”
據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,36家主要鋼鐵上市公司中,有33家發布了2016年全年業績預告或快報。其中29家預計凈利為正,盈利企業數占比近9成;其中有18家扭虧為盈。甚至連2015年虧損大戶“武鋼股份”(與寶鋼股份合并后已退市)也實現扭虧,預計2016年凈利4.06億元;鞍鋼股份(000898.SZ)預計凈利16.10億,比2015年同期虧損45.93億的業績大幅改善。
然而,*ST重鋼3月31日晚發布的財報卻與上述情況形成尷尬對比。
財報顯示,在去產能及大宗市場復蘇背景下, *ST重鋼(601005.SH)全年營收44.15億元,虧損46.86億元。與此同時,資產負債率同比增加11.71個百分點至100.29%,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-2億元,資不抵債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財報或預告發現,發布成績單的上市鋼企中,僅有華菱鋼鐵(預虧8億至13億)、山東鋼鐵(預虧5.3億至6.9億)和*ST重鋼三家虧損,其中*ST重鋼的巨虧近47億,雖較去年減虧13億,但成為2016年度上市鋼企“虧損王”仍是大概率事件。
*ST重鋼已在虧損邊緣掙扎多年。自2011年鋼鐵行業下行以來,*ST重鋼的業績就呈下降趨勢。2011年出現虧損,2012年、2014年分別在年度末幸運扭虧,勉強避開“戴帽”風險。而2015年,重慶鋼鐵虧損近60億元。
在4月1日的公告中,*ST重鋼稱“因公司2015年度、2016年度經審計的凈利均為負值,且2016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,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。”4月5日,在滬市開盤之際,上市公司股票簡稱正式由“重慶鋼鐵”變更為“*ST重鋼”。
資深鋼鐵行業分析師徐向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,*ST重鋼連續虧損的主因,首先是近幾年市場下行,國有鋼企背負的人員、債務包袱沉重;其次,債務導致的現金流緊張,又影響到正常生產經營及高爐利用率,間接導致產量下降。此外,重慶相對沿海鋼企地域偏遠,也導致原、燃料采購和鋼材運輸成本高出許多。
蘭格鋼鐵分析師王國清還指出,在此前債務高企的背景下,重鋼進行了環保搬遷,這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成本。“從產量數據也能看出,重鋼去年粗鋼產量才235.5萬噸,按產能600萬噸估算,實際利用率僅38%。”
對于2017年主營業績能否好轉,徐向春表示,今年全國鋼鐵行業繼續實施的去產能及基建等下游需求增長,有望給鋼企帶來更好的市場環境和利潤。對ST*重鋼而言這是一個利好的外在條件,而能否扭虧,關鍵還在企業自身的降本增效及改革方面的作為。
重鋼集團董事長劉加才在年初一次會議上指出,2016年重慶鋼鐵未能扭虧,連續兩年虧損將遭“ST”處理,“如果2017年再虧損,將被迫暫停上市。2017年是重鋼扭虧脫困的關鍵之年,重鋼必須要邁過控虧扭虧這道坎。”
重組仍在推進中
重慶國資委也曾多次協調幫助重鋼降本減負。去年4月,當重鋼因資金困難無法自行采購原材料之際,在重慶有關方面協調下,重鋼與民營企業攀華集團簽訂為期兩年的《來料加工協議》。由攀華方面提供生產所需的礦石和煤炭等原料,重鋼生產出鋼材后再交由攀華代加工及銷售。
但這個被視為混合經營典范的合作嘗試,并未如設想中順利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,持續瘋漲的煤炭及鐵礦石讓攀華集團也遇到采購困難,重鋼一直未能實現滿負荷生產。最終雙方提前于去年底“友好分手”。
在財報中,*ST重鋼稱“因公司采用來料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,報告期6-12月的收入僅為加工費,導致銷售收入大幅下降”,“生產經營模式的變化是2016年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。”
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和退市風險,*ST重鋼在大幅推進降本改革的同時,也在醞釀“金融換鋼鐵”的資產重組。
這單被稱為“以鋼鐵換金融”的重組方案最早于去年6月2日公布,涉及國內首單地方國資運營平臺上市。
根據此前公布的方案,重組將至少包含兩大部分:一是資產出售,上市公司將目前所有資產、可置出負債、人員及業務全部置出,由重鋼集團承接,以實現鋼鐵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;同時,上市公司向渝富控股等交易對方發行股份,收購渝富控股旗下坐擁金融、投資等諸多優質金融資產的渝富集團100%股權。
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從接近重鋼方面人士處獲悉,“若方案最終順利通過,不僅渝富集團有望成為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,還能為重鋼集團注入大約200億元規模的現金流。”
業內人士認為,把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金融資產注入上市公司,既能實現渝富借殼上市,提高國資證券化水平,又能幫虧損鋼鐵業務補充流動資金。一舉兩得的重組計劃,對于多方來說似乎都是一步“好棋”。
最新公告顯示,截至3月底,*ST重鋼已選定本次重組的獨立財務顧問、審計機構、評估機構、法律顧問等中介機構,并積極開展盡職調查、審計、評估等相關工作。“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工作仍在籌劃中。公司目前正在積極與相關方進一步討論交易方案的可行性,并組織有關方對標的資產范圍進行梳理與深入論證。”
*ST重鋼的董秘5日在電話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:“如公告所說,相關重組計劃還在努力推進中,對于最終結果,現在還不便預測或表態。”
徐向春分析,盡管重慶各方都很重視此“金融換鋼鐵”重組,但隨著人事更替和市場變化,未到最后審核通過,重組事宜仍存在一定變數。但其也強調,作為中國鋼鐵工業搖籃和產能較先進的大型鋼企,相信重慶國資等方面一定會借助各種政策、金融手段,幫助重鋼扭虧脫困及轉型升級。“不排除未來重鋼也采取債轉股等手段化解困境的可能。”